家長最常犯的毛病【干預】
- Seasons Chung

- Nov 7, 2021
- 2 min read
Updated: Jan 22, 2022
遊樂場的一堂課:如何讓孩子學習社交

最近經常帶孩子去遊樂場玩,讓孩子鍛煉身體的感覺,學習平衡和靈活度,觀察到他對身體的敏感度及界限感的提升!
遇到一件令我發現兒子的敏感度及界限感提升了,感受到兒子更自信的事情。當時有個非常熱情的外籍哥哥,想和謙謙做朋友並一直追問「We are Friends?」, 謙謙一直迴避一些比較熱情的朋友,所以他們是一個纏着另一個閃避的狀態, 不久謙謙回頭向那個哥哥說 「No」!而外藉哥哥生氣地回應「You are not my friend then you go home 」
這個時候我開始想去干預他們,但我看見事件仍處於安全範圍我決定按耐着,一方便準備隨時干預一方面提醒自己保護孩子身體就夠,不要剝削孩子學習的機會。而他們並沒有令我失望,他們重覆了幾次以上的對話後,突然他們互相對望,感覺到他們的流動有變化,哥哥再向謙謙確認 「We are Friends?」,謙謙回答 「Yes」

離開後我同謙謙了解過程中他的感受及轉變,並告知他,我很欣賞他勇敢自己,相信自己的感覺。
這一課對我價值無比,觀照自己作為成年人,對於如何跟人相處認識新朋友,在陌生的圈子中如何自在地做真實的自己,如何忠於自己拒絕別人,自信做自己為自己發聲並同時尊重別人,如何跟別人合作共處…等,都不是那麼容易吧?哪更何況是一個孩子。
每個生命的歷程都離不開與人相處,孩童很時多不明白界限感是什麼,所以經常出現無意識的推撞,會演變成很多不同的情緒及行為。
而這種學習是需要給予一個自由沒批判的空間,但我觀察到父母們都不自覺過早干預,原因有以下5點:
1. 生怕對方家長覺得我們沒教好孩子
2. 太急去評估一件事,認為錯很快作出糾正
3. 不容許和不接納孩子犯錯
4. 對孩子無沒信心,總覺得他們什麼都要被教育才會懂
5. 父母攜帶著的拯救者能量,覺得要保護孩子的所有,不自覺就會擔心。
透過覺知和觀察自己,我們更能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,調整自己的內在世界,孩子都會跟著變化。與其說是要教小孩,不如說提供一個安全合適的環境讓孩子自由體驗,令學習更靈活有趣,生活化和創造性,那麼他們所學到的可能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多和闊大。





Comments